韭黄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建设全国干净优质蔬菜为标志的产业强
TUhjnbcbe - 2024/2/28 17:01:00
彭洋挂号 https://m.39.net/disease/a_9237082.html

“十三五”期间,贵州蔬菜加快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产业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十四五”时期,贵州蔬菜产业将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以高山高原产地为基本特征,以绿色为底色,以市场为导向——

建设全国“干净·优质”蔬菜为标志的产业强省

蔬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发展蔬菜产业是丰富群众“菜篮子”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是充分利用我省农业资源优势的现实选择。“十三五”时期,我省充分发挥蔬菜产业见效快、带动广、效益好的优势,加快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产业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在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显著的支撑作用,为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打下良好基础。

“十四五”时期,是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我省是全国蔬菜重点发展区域,产业优势突出,按照《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部署,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立足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全面总结工作成效,分析研判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编制了《贵州省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年)》(以下简称《规划》)。现将《规划》的主要内容梳理如下,以便社会各界更好地掌握全省蔬菜产业发展相关情况和相关*策,共同参与、助推贵州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罗甸县龙坪镇罗化村,当地村民在采收茄子。肖伟摄

“十四五”时期,贵州蔬菜产业发展具有哪些优势和机遇?

从全国层面来看,当前,我国城乡居民进入了由数量消费向质量消费跨越的历史新阶段,蔬菜总消费量继续增加,年均增长将达1.6%。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市场流通日益完善,规模化生产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蔬菜种类多样化、消费品质化、营销品牌化、生产机械化和设施化、产业信息化和智能化、商品苗集约化、服务专业化等发展趋势逐渐显现。同时,我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我省蔬菜产业进*全国市场和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新机遇。

从全省层面来看,“十三五”时期,在省委、省*府的统一部署下,全省各地充分发挥蔬菜产业见效快、带动广、效益好的优势,加快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产业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为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打下良好基础。今年省委明确提出,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着力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加快农业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策支撑。

清镇市骆家桥蔬菜基地。贾智林民摄

在这种产业背景下,贵州蔬菜产业发展具有五大优势:一是产区优势,全国共有六大优势区,贵州位于云贵高原夏秋蔬菜和华南与西南热区冬春蔬菜优势区域,夏秋蔬菜外销优势突出,冬春蔬菜保供具有潜力;二是气候优势,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和中亚热带气候的交汇融合区,有天然凉棚和天然温室两大资源地;三是生态优势,贵州森林覆盖率61.5%,降水充沛,雨热同步,工业化起步较晚,三废污染少,具备生产干净和优质菜的生态条件;四是资源优势,大白菜、萝卜、番茄等大宗优势蔬菜,生姜、芥菜、韭菜(韭*)等区域特色蔬菜和野生蔬菜等资源丰富,具有产业化开发潜力;五是交通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贵州“1小时”“2小时”“4小时”高铁经济圈,“1干13支”的航空布局,北入长江、南连珠江的内河水运大提速,已成为中国大西南交通中心和出海大通道。

《规划》提出了我省蔬菜产业的产业定位,即: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以高山高原产地为基本特征,以绿色为底色,以市场为导向,建成全国重要的夏秋蔬菜基地,调补省内和周边省区的冬春蔬菜基地,适度规模的城镇保供蔬菜基地,建设全国“干净·优质”蔬菜为标志的产业强省。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孟溪镇蔬菜种植基地。龙元彬摄 

“十四五”时期,基础设施大幅改善,产品特色更加突出,生产布局更加优化,科技支撑能力、标准化程度、产业化水平、质量安全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产业融合不断深化,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夏秋蔬菜在全国的影响力大幅提升,冬春蔬菜结构进一步优化。

发展目标具体分解为:蔬菜(不含辣椒及食用菌)种植面积稳定在万亩以上,产量万吨,综合产值亿元以上;建成规模化、生态化栽培示范基地万亩;蔬菜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99%以上;主要蔬菜良种覆盖率95%以上,集约化育苗亿株以上,主推关键技术覆盖率85%以上,商品基地节水灌溉技术覆盖率40%;省级以上龙头企业、省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省级以上家庭农场分别增10%以上;培育5个以上区域公共品牌;到年,重点打造4个针对省外主要目标市场的蔬菜集散中心,开设6个以上“黔菜”销售档口(专区),各市(州)在对口帮扶城市开设分销中心。

在福泉市牛场镇水源坝区江楠农业精品蔬菜产业园,村民采摘豌豆苗。易盛武摄

《规划》提出打造蔬菜产业集群,具体将如何布局?

聚焦优势单品、优势时段和优势区域,贵州将打造5个蔬菜产业集群,以优势单品为突破,布局夏秋蔬菜、冬春蔬菜和保供蔬菜基地。

锦屏县隆里盛丰产业园里体验采摘蔬菜。李斌摄

从时间维度来看,共分为夏秋时段、冬春时段和周年生产三类。

夏秋时段。利用海拔高度~米的中高海拔区域,夏季凉爽,7月平均气温≤25℃,无需降温设施生产大白菜、结球甘蓝、萝卜、豌豆、芹菜、花椰菜、青花菜、菜心、胡萝卜、香葱、番茄、菜豆、*瓜和南瓜等夏秋蔬菜。根据7月、10月平均气温分布,分为3类区域:一类区域(7月均温22℃以下);二类区域(7月均温23~25℃);三类区域(7月均温23~25℃、10月均温16℃以上),产品集中在6月~11月时段上市。

冬春时段。主要利用海拔高度米以下的低海拔区域冬春气候温暖的条件,1月平均气温6℃以上,生产番茄、茄子、菜豆、豇豆等冬春蔬菜,花椰菜、青花菜、萝卜和大白菜等茎叶花类蔬菜。按1月、4月和10月的月均气温分为3类区域:一类区域(1月均温10℃以上、4月和10月均温20℃以上);二类区域(1月均温8~10℃、4月和10月均温18~20℃);三类区域(1月均温6~8℃、4月均温16~18℃),产品集中在12月~翌年5月时段上市,重点提升12月~翌年3月上市的喜温蔬菜生产能力。

周年生产。主要提高蔬菜自给率,在重点城市周边规划建成80万亩保供蔬菜基地,实行更为严格的占补平衡和补偿机制,发挥区位、技术和市场优势,重点生产不耐贮运的大宗保供蔬菜、香细菜和地方特需蔬菜,合理安排布局,调剂全年均衡上市。在有条件的区域适度发展设施蔬菜,围绕高口感、高品质,突出设施的提早、延晚、避雨等生产功能,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应急保供能力,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铜仁市万山区敖寨乡两河口村蔬菜大棚采摘丝瓜。肖浩摄

从空间维度来看,共分为产业集群布局和优势区域布局两类。

5个产业集群分别为黔中产业集群、黔北产业集群、黔东产业集群、黔西产业集群和黔南、黔西南产业集群。其中,黔中产业集群突出种子种苗、加工、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设施栽培等,构建周年生产、外销和调节省内城市供应的产业集群;黔北产业集群突出集约化育苗、节水灌溉、加工,构建夏秋外销为主、保障区域内周年供应的产业集群;黔东产业集群突出夏秋避雨栽培和特色加工蔬菜,构建区域内保供为主的产业集群;黔西产业集群突出高标准基地、冷链物流、节水灌溉和农机农艺结合,构建夏秋为主、外销和调节省内夏秋供应、区域内保供为主的产业集群;黔南、黔西南产业集群突出集约化育苗、节水灌溉、冷链运输,构建兼顾夏秋冬春生产、外销和省内城市保供的产业集群。

优势区域分别为中高海拔夏秋蔬菜优势区、低海拔冬春蔬菜优势区和保供蔬菜区。其中,中高海拔夏秋蔬菜优势区充分利用我省中、高海拔夏秋季节温凉的气候条件,围绕四大山区(乌蒙山区、大娄山区、苗岭山区、武陵山区),在威宁等县(区)布局我省夏秋蔬菜生产基地;低海拔冬春蔬菜优势区充分利用南部河谷区的南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流域,中部乌江中下游和北部赤水河流域部分区域冬春季节热量条件,在罗甸等县布局冬春蔬菜生产基地;保供蔬菜区围绕9个市(州),规划周年生产基地,在重点城市周边规划建成80万亩保供蔬菜基地,有条件的区域适度发展设施蔬菜。重点生产不耐贮运的大宗保供蔬菜,芹菜等香细菜和山药等地方特色蔬菜,合理安排布局,保供和外销兼顾,确保中心城区和各县城稳定供应。

村民在丹寨县金泉街道中华村蔬菜基地采收白菜。*晓海摄

贵州蔬菜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将从哪些方面发力?

《规划》明确了贵州蔬菜产业“十四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围绕构建五个体系,推进五化发展,培育五支队伍,着力在结构优化上作调整,在种子种苗上破难题,在生态栽培上求突破,在采后处理上下功夫,在质量效益上求提升,在精深加工上谋新篇,做强千亿级蔬菜产业,从产业大省向产业强省转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构建五个体系。一是种子种苗体系。加强蔬菜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推动蔬菜种业科技创新,推进集约化育苗基地建设;二是生态化技术体系。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实施基地“清源”行动,加快绿色发展关键技术应用,提高尾菜综合利用水平;三是商品化处理体系。推动产地商品化处理,加强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研究;四是市场流通体系。健全产品流通网络服务体系,完善冷链物流运输体系;五是加工体系。推进传统产品工业化发展和蔬菜精加工发展。五个体系建设工程分别为:种质资源保护工程、种子种苗体系建设工程、清源行动和清洁菜园创建工程、采后商品化处理工程、蔬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工程、蔬菜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工程、蔬菜加工体系建设工程。

长顺县广顺镇江楠蔬菜基地。蒯华扬摄

推进五化发展。一是推进规模化发展。推进规模化基地建设,打造高标准蔬菜基地;二是提升标准化水平。构建蔬菜产业发展标准体系,推行蔬菜标准化生产;三是提高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生产管理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构建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四是提升机械化利用率。提升蔬菜山地机械化水平,改善蔬菜产业农机作业条件;五是推进品牌化建设。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加快认定认证。五化发展推进工程分别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工程、标准体系建设工程、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山地机械化提升工程、品牌创建工程、“两品一标”建设工程。

建设五支队伍。一是健全农技推广队伍,全方位、多形式培训全省蔬菜产业相关技术人员;二是壮大科研队伍,成立由国家级、省级、市州级、县级等四级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蔬菜产业技术研发队伍;三是扶持新型经营主体队伍,聚力打造企业集团,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家庭农场;四是组建社会化服务队伍,探索“技物结合”“技术托管”等创新服务模式;五是培育产业农民队伍,提升蔬菜产业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五支队伍建设工程分别为: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工程、科研人才振兴工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产业农民培育工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蓝婴

编辑唐怒娇吴采丽

编审方春英

1
查看完整版本: 建设全国干净优质蔬菜为标志的产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