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黄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惊艳的洛阳老汤,竟然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TUhjnbcbe - 2024/2/28 16:37:00

4月16日,洛阳市正式发布《洛阳传统名吃烹饪技艺牛肉汤》《洛阳传统名吃烹饪技艺羊肉汤》《洛阳传统名吃烹饪技艺新安烫面角》洛阳市地方标准,意味着牛肉汤、羊肉汤和新安烫面角3道洛阳特色小吃首次拥有了地方标准。

“民以食为天”,不同地区有各自的饮食传统,它们展现了地域特色、风俗习惯,沿*河流域的广阔区域内形成众多具有地方特色、地道风味的传统美食,它们历代相承,延续至今,承载着许多人的乡愁“味道”。

洛阳地处盆地,人们便经常喝汤以取暖、去燥、润肠润肺。“老汤”之说由来已久。汤水最有营养,容易消化吸收。“早上豆腐汤,晚上丸子汤”这句洛阳人的口头禅点出了洛阳人的饮食习惯。喝汤,已经成为洛阳人挥之不去的习惯。洛阳人偶尔出差一两个礼拜,心中最大的愿望,莫过于能早点赶回来喝一碗热气腾腾的汤了。离家游子归来第一件事,往往是去熟悉的汤馆来一碗心心念念的汤。

洛阳的汤类有数十种,最具代表性的有八种。分别是牛肉汤、羊肉汤、驴肉汤、杂肝汤、肉片连汤、豆腐汤、丸子汤、不翻汤。

每一种汤都做工考究,配料奇特,各有祖传秘方。比如说牛肉汤,东关和西关的牛肉汤虽然都味道鲜美,但酸、辣、绵、柔各有风格;比如说羊肉汤,孟津铁谢羊肉汤和伊川白沙羊肉汤都是世代祖传,但香、浓、纯、爽各具特色;再比如说杂肝汤,宜阳县杂肝汤虽是从羊肉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自身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其做工配料烹饪等都自成一格,从某种程度上说已经成了杂肝汤的范本。另外如驴肉汤、不翻汤、豆腐汤等等是洛阳或者豫西独特的汤类品种,其香其味在其他地方是体会不到的,尤其是不翻汤,是洛阳独有的汤类,传说是清代一位皇帝定名,在洛阳已传承了十多代人。

据《尉缭子》记载:“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卖食盟津。”由此可见牛肉汤在洛阳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商周时,以鼎镬熬煮的肉汤就已摆上了贵族们的餐桌。西晋时的都城已流行食汤饼,可谓洛阳晨汤的雏形。汉魏南北朝时,文化交融加深,胡人的饮食文化大大影响了洛阳人的生活,用牛、羊、马、驴肉炖汤,或搭配胡椒、烩入汤饼,成为一时风尚。到了唐代,宫廷宴席中以高汤调制的各类汤菜开始传入洛阳民间,洛阳水席的形成也为喝汤习俗的滥觞创造了有利氛围。

丸子汤是荤素搭配,汤里的丸子只有绿豆面一种。每天早上将新鲜干净的*豆芽准备好,然后用刀剁碎,装在盆子里,加上适量的食盐,再加入绿豆面搅拌均匀,面醒好之后,用手把面挤成大小均匀的丸子,随挤随放入油锅中,等丸子炸成金*色方可捞出。汤内还有血、剔骨肉、韭菜、韭*等配菜。

解放前,孟津县铁谢村(时铁谢镇),流传着“金铁谢、银白鹤、孟津城里烂簸箩”的民谣。因为铁谢是*河南北的重要交通要塞、水旱码头、车船马龙、客商云集、一派繁荣景象,大街小巷都是生意门面,光饭馆十几家,最出名的是“大红馆”为了方便码头上的扛包装卸工和小商小贩,“李氏羊肉汤馆”于年11月开张营业。据说日*侵华时,日本人打到了洛阳,附近老百姓纷纷外出逃难,店家的先辈们宁愿放弃家里的所有东西,也要背着一锅老汤。小小一座汤馆,见证*河岸边历史变迁。

洛阳汤馆历史悠久,遍地开花,能屹立不倒并得到食客一致好评的属有内涵,有历史的几家:宜阳韩城韩字号羊肉汤创建于明代崇祯年间,乔字号羊汤馆创建于年;伊川白沙宋记羊肉汤馆创建于上个世纪30年代,还有南街小碗牛肉汤、朝阳羊肉汤……汤馆林立,汤客如潮,是洛阳独特的风景。

这些老字号承载着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是历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它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独特的产品、精湛的技艺、深厚的文化、戒欺的诚信和对社会的贡献等方面。而万千爱汤、喝汤、寻汤、评汤的汤客,何尝不是让这一习俗得以传承的重要力量?

来源:洛阳旅游

1
查看完整版本: 惊艳的洛阳老汤,竟然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