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黄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过年梁伟
TUhjnbcbe - 2023/11/21 1:12:00
白癜风可以用什么药 http://m.39.net/news/a_5943327.html

过年(梁伟)

作者:梁伟

新疆学习平台

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有一页一定很重要,她的名字叫“过年”。

古人智慧,知道岁月轮回、一元复始的这一天,注定成了载满喜庆的一天。

五千多年的守望,撩拨着这一刻。

守望

刚过腊八,岳母就已经开始了年的筹备,用近乎仪式感的繁琐程序,延续着“老杨柳青”的过年传统。

83岁的岳母出生在新疆乌鲁木齐寸土寸金的中山路上,祖辈从天津杨柳青赶大营而来,家族经营着南门里最大的百货商店“同盛和”。在她的心底,过了腊八,就到春节了。做新衣裳、贴对子、挂红灯、贴福字、蒸馅儿馍馍、蒸红枣馍馍、蒸年糕……

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这幅中国年画中栩栩如生的形象;每一桌盛满年景的丰盛菜肴,汇集成麻辣鲜香的中国味道;像岳母一样,每个家庭的主妇,都心甘情愿地在餐桌上展露殷实和富足。

红枣、花生、豆沙、干果在糯米的黏合下,在沸腾的笼屉里溢出清香;老抽上色的肉块在浓郁的酱汁里入味收汁;南北大菜,东西融汇,岳母的手中变幻出淮鲁粤扬不同菜系的精华。

团圆就是最好的宴席,欢乐就是最好的味道。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国年的当红主角。比酒更浓烈醇香的是亲情,比菜更有滋有味的是团聚。

纳新

积攒了整整一年的灰尘,在清水和毛巾的作用下被一点点褪尽,洗衣机的滚筒荡涤着春秋的印记。即使是汗流浃背、蓬头垢面,身体也如同沐浴后焕然一新。

这,就是纳新。中国人把“过年”也称为“新春”,一切如新,吐故纳新。

屋宅刚刚打扫一新,岳母便招呼着外孙子,迫不及待地贴上了春联和窗花。两张红纸,一汪墨汁,狼毫笔走龙蛇,平平仄仄间书写着千家的心声、万户的意愿。

春联已经贴好。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只有浸润了五千多年诗书精髓的民族,才会写出这般文采飞扬的情怀,才能抒发如此工整完美的意境。

饺子

在中国象形文字中,“年”字是一个人背负着成熟的庄稼,意喻“年成”。庄稼一岁一熟,于是,年与岁就有了相同的周期。

不知哪位富有创造力的厨娘巧妇,把当季的面粉、时令的蔬菜、鲜美的肉馅,巧夺天工组合成如此经典的美食。

“韭*、白菜、虾仁啥都买好了,就等着包了。大年二十九把饺子馅都剁好,到三十再和面,当新年钟声敲响,就开始煮饺子。”岳母尽管每周都会包上一顿饺子,但她依然会用心地准备大年夜的馅料。

尽管从未踏足杨柳青,但岳母的饺子里盛满了故乡的味道。

面粉在水的作用下成团,双手用力揉和,唤醒了碳水化合物中的能量;揪下一块剂子,用手掌压平,左手捏住中心按圆周转动,右手的擀面杖飞快地碾成圆形的面皮;竹片挑起肉菜混合的馅料,置于面皮的正中,在双手拇指与食指的合力挤压下,一个宛若元宝的饺子就制作完成。这是任何山珍海味都无法替代的美味,中国人的年终盛宴。

水已经煮沸,下入刚刚包好的饺子,一开,点水;二开,煮馅;三开,盛盘。

在年夜沸腾的情感中,饺子,正是中国人对更岁“交子”的完美注解。饺子早已超越食物的范畴,成为民族文化、家国情怀的载体。

饺子的传奇,地久天长,今天继续。

(作者:新疆日报社视觉中心梁伟)

责任编辑:刘思南

1
查看完整版本: 过年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