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元氏组合拳治理水环境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前沿技术

元氏“组合拳”治理水环境


在“净水行动”中,元氏县不断加大水土流失防治力度。图为坡改梯工程施工现场。马德明


    摄


    □本报


    马德明


    水资源匮乏、水污染严重、水利工程重建设轻管理难以发挥长期效益,这是我省许多地方水利面临的现状。改善这种状况,已成为我省各级水利部门工作的一个着力点。“节水、净水、活水”,深受困扰的元氏县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农田里,一根根节水管道被埋入地下;水库中,一架架养鱼箱被拖上岸边;河道内,一座座采砂场被断电停工……一幕幕场景彰显着元氏县改善水环境的信心与决心。


    从去年年初开始,一场改善水生态环境的行动在元氏县拉开了大幕。县水务局立足县情,把“节水、净水、活水”作为行动的主要内容。一年来,“节水行动”共铺设防渗管道近500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7万余亩;“净水行动”共清理水库养鱼箱328个,关停河道采砂场23家;“活水行动”已出台小型水利工程改制指导方案,4大类工程将明晰产权和养护机制。全县水生态环境出现向好局面。


    “节水行动”


    升级库、渠、田工程链


    元氏县是农业大县,农业年用水量占到总用水量的83.2%,节水潜力巨大。“节水行动”重点围绕水库地表水做文章,扩大地表水利用总量和效率,压缩地下水开采量。县水务部门利用八一水库可从外流域调水的优势,去年向八一水库引蓄客水1500万立方米,同时用地埋混凝土管道代替跑冒滴漏严重的砌石渠道和土渠,并将管道向井灌区延伸,扩大地表水灌区面积,减少地下水开采;在机井灌区,铺设田间塑料管代替土垄沟。在林果和蔬菜种植区,发展微滴灌等节水设施,构建从水库经渠道到田间的节水工程链。据了解,经过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县发展低压管道节水面积7.14万亩,新增年节约地下水能力492.4万立方米。


    “净水行动”


    修复山、河、湖载体链


    元氏县境内山区、丘陵、平原并存,但山区植被少蓄不住水,河道干涸采砂猖獗,水库过度养鱼水质恶化,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为扭转这种局势,他们开展的“净水行动”致力于修复山区涵养水源的功能、河道行洪输水的功能、湖泊(水库)蓄水造景的功能,通过净化水载体,实现山青、河畅、水净的目标。在山区,该县于2012至2013年度共修建蓄水池9座,营造经济林、水保林714.28公顷,完成水土保持治理15平方公里,治理后的山场实现了混水不下山、清水缓出川;在三条河道,他们按照石家庄市大气污染治理的要求,从去年8月份起关停了全部的23家采砂场,安排水*执法人员昼夜巡查,防止偷采。在实施生态开发的潴龙河县城段、北沙河聊村段,已蓄水11万余立方米,形成了河有水、岸有绿的生态景观带;蟠龙湖(八一水库)旅游区在已清出328个养鱼箱的基础上,2014年将完成全部箱的清理,取缔箱养鱼后,可大大改善水质,促进旅游业发展。山区14座小水库经过除险加固后,增强了防洪和蓄水能力,青山间有了碧水的点缀,为生态环境加分添彩不少。


    “活水行动”


    完善建、管、养制度链


    水利工程的建设仅是开端,建成后妥善管护保养,才能长期发挥效益。为消除因重建轻管导致工程提前报废、国家重复投资的弊端,元氏县下决心开展了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养护制度链,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养护”的原则,明确了各类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和管护主体。对于关系广大农村群众生活的联村集中供水工程,产权归国家所有,由县水务局经营和管护;对于小型水库,产权和养护责任归所在村集体;对于民营企业投资兴建的河道景观工程,在服从统一防洪调度的基础上,产权和管护责任归投资者;对不跨乡镇的小型田间灌溉工程,产权和管护主体明确给农户。产权制度改革调动了民营资本投资水利的积极性,减轻了国家投资负担,形成了工程良性运转的长效机制。由于成效显著,元氏县于2013年被列为全省仅有的两个试点县之一。


    水是生态之基,通过“节水、净水、活水”三项行动,元氏县水生态改善驶入了快车道,下一步,该县将继续抓住“水”这个生态环境的“牛鼻子”,为全县生态环境的改善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