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593.html今日16时54分惊蛰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今天我们迎来惊蛰节气。
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惊蛰到来,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春雷响,万物长!
一切蛰伏的美好正在醒来!
愿你春安,愿你如意!
愿你不负春光,不负自己!
惊
蛰
习
俗
民谚说:“过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这个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田野间、大棚里,一派繁忙景象。除此之外,全国各地还有许多有趣的民俗。
·吃梨·
惊蛰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在陕西、山西及苏北一带流传有“惊蛰吃个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谚。还一种说法是,惊蛰之后虫害多,吃梨的寓意是和害虫分离,远离疾病。
·蒙鼓皮·
古人认为,惊蛰,天庭有雷神敲天鼓,人间趁此时蒙鼓皮。《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云:“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古人相信,顺应天时,才能事半功倍。
·打小人·
惊蛰平地一声雷,爬虫走蚁应声起。人们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这演变成一种驱赶霉运的习俗“打小人”。
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着打小人“咒语”,希望害虫和坏运气不要骚扰自己。
惊
蛰
养
生
自然界中的“蛰”,指的是冬天蛰伏在洞穴里的小虫,那人体里的“蛰”又指的是什么呢?
中医认为,肾精是人体的“蛰”,肾脏在冬天蛰伏,储藏肾精,春天一到,冬季封藏的肾精就需要出来供给身体。
那怎么样唤醒肾精呢?答案是肝气。肝气带领卫气与肺气,使卫气达于体表保护人体。春季养肝三道雷,快学起来吧!
第一道春雷:生肝气
方法一:肝主散,食用带辛味的食物,如葱、姜、蒜、香菜、洋葱、韭*、韭菜或者小辣椒等食物,能有效地帮助生发肝气。
方法二:食用豆芽、香椿芽等蔬菜,也能帮助生肝气。
第二道春雷:疏肝气
肝气形成后,要疏通开,才能让它发挥作用,如果肝气得不到疏发,容易出现生闷气、胁肋疼痛、睡眠变差等状况。
方法一:疏肝气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态,春天到了,出门踏青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方法二:*花菜又称忘忧草,有疏肝解郁的效果,拿它炖炖汤,做做菜,都能有效疏肝气。
方法三:如果肝气郁结情况严重,专家推荐使用柴芩温胆汤。
柴胡升肝、*芩清热,这两味药材合起来有清肝经的功效,另外加上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竹茹、枳实、生姜和大枣八味药能防止痰热、痰郁阻塞肝气疏泄,从而达到理气疏肝的功效。
第三道春雷:柔肝气
中医讲究阴阳平衡,生发、疏散肝气后,也要柔肝气保持阴阳平衡。
方法:专家推荐的二至丸,能滋肝肾阴、强筋壮骨、乌须发。需要注意的是,二至丸属药品,按说明书适量服用即可,不宜久服。
节气的背后蕴藏着中国古人养生的智慧,顺应节气的变化,掌握气候的特点才能巧法养生,事半功倍!
重要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