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清宫御膳房流入民间的素食小吃炸三角 [复制链接]

1#

炸三角这个名字很普通,甚至一不小心容易让人想到此食就是把面折成三角形下油锅炸。其实这小吃有多年的历史,是从清宫御膳房流入民间的宫廷斋菜中的一道名吃,是老北京的特色名点之一。馅分荤素两种,表面焦脆而不硬,味道清香鲜美,清《帝京岁时记胜》中写:“正月荐新品物,则青韭卤馅包,油煎肉三角”,现在还是都一处的招牌小吃。

以前北京的大街小巷经常听到“油炸的,三角哇,虾米韭菜馅的”的吆喝声。过去,京城人极爱吃炸三角,做炸货的有专门的炸三角的“三角屋子”,每天炸好三角批发给商贩,商贩背着货满街喊“三角儿炸焦”。小孩子当零食解馋,老人当上好的酒菜,大姑娘小媳妇也爱吃炸三角,在酒铺里,一碟炸三角,老哥俩可以喝半天,吃剩下的炸三角还可以“剁馅”包饺子,那滋味非常独特。

传统的炸三角原料并不复杂,除了胡萝卜、香菜,还要用当年腌渍的芥菜丝,再有就是炒焖子。炒出来的焖子做成馅,炸出来的三角“比肉香”,人们越吃越爱吃,越吃越上瘾。这其实是因为其加工技术和制作极为严格,单说这皮儿的厚度,就要求能铺在报纸上看清最小的字,才可以包馅成活,不过现在很少见这样费工的三角了,成本低廉制作起来却很繁琐,偶尔见到,也像“炸饺子”,或焖子如烂面,或皮如锅贴,或做成肉馅,失却了清香和素雅。

虽然不一定能还原它曾经的风味,但是这么一道曾经的宫廷名点,还是来试试做做吧~

做法一(传统素三角):

原料:

皮:面粉克、苏打1克、精盐2克、清水90ml;

馅(一定要提前制熟,炒熟也可):香菇丝30克、冬笋丝30克、木耳丝30克、豆芽掐菜50克、韭黄50克、焖子*80克;

调料:精盐3克、胡椒粉少许、味精1克、香油5克、烹调油适量。

焖子*:使用素酱汤勾芡制作而成的,勾芡要用绿豆粉或红薯粉比较好,芡汁要稍稠一些晾凉后冷藏几小时再用,制作方法就和凉粉差不多,拌馅时切丁切丝都可以。

步骤:

1、面粉里放少许盐和苏打,用30度温水和成较硬一些的面团,然后蒙上湿毛巾饧30分钟备用。

2、汤锅水烧开放入香菇丝、笋丝和木耳丝进行汆烫,然后捞出攥净水分备用,豆芽掐菜只需在沸水中汆烫三秒便可捞出,把汆烫过的食材混合进行调味,里面撒少许盐、胡椒粉、味精和香油拌匀。

3、馅料调好味后最后放入韭黄和焖子拌匀备用。

4、把饧好的面团取出在案板上稍揉,然后搓条揪成小面剂子按扁,用擀面杖把面剂子擀成圆形薄片(越薄越好),擀好后用刀把面皮从中间切为两半,在面皮周边用毛刷涂抹少许清水。

5、把面皮左右折叠捏牢呈三角漏斗状,里面放入馅料用手指把封口捏牢,按此法逐一做完为止,然后摊放在盖帘上备用。

6、油锅烧至四五成热下入包好的三角进行炸制,把三角炸至金黄色膨胀捞出控油,然后放在吸油纸上片刻便可码盘食用。

做法二(简易家常版):

原料:酵母,白糖,木耳,虾皮,食用油,香油,鸡精,面粉,鸡蛋,韭菜,盐。

步骤:

1、面加酵母白糖和好醒上,韭菜切碎,木耳泡发,剁碎,鸡蛋炒碎(打鸡蛋的时候蛋液里少搁点凉水,跟蛋液打匀,炒的鸡蛋又碎,大小还均匀),放入虾皮,烧好晾凉的食用油,香油,盐,鸡精,拌匀,备用。

2、面醒好(扒拉开面,看有没有小空,有小空就是醒好了)后,揪成小剂子,擀成圆片,对折,用擀面杖在中间使劲压一下,在中间切开。

3、撑开三角面皮包上馅。

4、包好的成品,烧上半锅油,油有6成热的时候,下入包好的菜三角,一次可以多放几个。火不要太大,炸至两面金黄就可出锅啦~

做法三(肉三角):

原料:韭菜(切碎备用),盐,葱,蒜,酱油,姜,花椒,猪里脊肉(切成绿豆大小的丁)/虾仁。

步骤/p>

1、葱姜蒜切碎,放入油锅中炸香,在放入肉丁翻炒,肉丁变色后倒入酱油,放入适量的盐和花椒粉,翻炒均匀。

2、等锅中的肉馅炒好放凉后,倒入韭菜碎拌匀。

3、面粉放入盆中,倒入开水用筷子拌成棉絮状,在倒入凉水,揉成面团,饧30分钟。

4、面团搓成长条,切成剂子,擀成薄些的面皮,比饺子皮稍微大些。

5、折叠成半圆,从中间切开,将切边捏住,成圆锥形状。

6、将肉馅放入,把半圆边捏紧,放入八分热的油锅中,小火炸至金黄色捞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