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最给力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田野披绿,韭菜飘香。眼下正值韭菜收获的季节,在唐昌镇锦宁村的田间地头,一块块绿油油的韭菜地,一捆捆新鲜翠绿、香气扑鼻的韭菜堆满地面,韭菜地满是村民忙碌采收的身影。近两年,锦宁村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发动群众腾退非农化耕地30余亩,打造韭菜产业大田景观,壮大村集体经济。
韭菜长势喜人迎来大丰收
割韭菜、分拣、捆扎、清洗……清晨6时,天刚蒙蒙亮,在锦宁村党群服务中心对面的韭菜地里,村民们早已忙得热火朝天。“今年天气比较好,我们从上周就开始割韭菜了,韭苗长势还可以,天气暖和,它就长得快。这段时间的价格也不错,批发价2.8元一斤,老板直接在路边就收走了,一亩地一茬大概能收多斤。”韭菜种植负责人王怀才正穿梭在绿油油的韭菜地里,弯着腰忙着割韭菜。只见他一手熟练地握住韭菜,一手顺着割下去,不一会儿就收获了一大捆。
过称、结算、装车……半个小时左右各式运输车就满载而归。路旁停了很多前来收购韭菜的货车,“我们来锦宁村收购韭黄有很多年了,现在这里的韭菜品质也很不错。”收购商李强告诉记者。
“村党委带头搞韭菜种植,看着绿油油的韭菜,心里真是美滋滋的。”锦宁村党委书记王强说,锦宁村作为远近闻名的“韭黄之乡”,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韭黄生产基地,也是西南地区唯一的农产品出口基地,韭黄种植历史已达年之久,韭黄产业已经在锦宁村深深扎根,村民依托韭黄产业收获颇丰。一业旺带动多业兴,由于锦宁韭黄名声在外,也带动了韭菜种植的规模化发展。在锦宁村党委的带领下,依靠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地理优势,将闲置土地利用起来,发展韭菜种植产业,一步步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
保护耕地闲置土地长出“金娃娃”
“早些年,因为传统农作物行情不是很景气,导致很多村民都不愿意种田,这片地就被村民用来种植苗木,后来苗木也卖不出去,这些地就全部荒废了。”王强表示,为了改变农田荒废的现状,锦宁村积极想办法、谋出路,以党建为引领,对荒废的苗木进行腾退,一期腾退20余亩,二期腾退12亩,通过改种韭菜充分盘活腾退土地。谈到为何发展韭菜产业,王强表示,“韭菜的生长周期和种植技术比较简单,一般30天到40天就可以成型。经估算,每亩地种韭菜的产量可达到斤左右,按照市场韭菜的批发行情2到3元钱一斤来算,我们闲置的30多亩荒地如果全部种植韭菜,产量高达近30万斤,销售额70多万元,除去所有开支外,纯利润也很可观。”
现如今,锦宁村韭菜种植一方面不断吸纳本村村民务工,另一方面逐步扩大种植面积。促进了当地种植户、闲散劳动力增收致富。目前,锦宁村韭菜种植面积达到多亩,本村务工村民也越来越多,大大增加村民收入来源的同时,村集体经济得到进一步丰富壮大。
产业丰收,农民增收。锦宁村将打造韭菜产业园大田景观。在带动本村多亩韭菜种植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发展的同时,继续发动村民腾退苗木等非农化耕地,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实现上接市场、下联农户,对外参与竞争,对内提供服务,通过树立样板、示范带动,让周围农民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得实惠,吸引更多农户加入到韭菜种植中来,有效提高韭菜种植的产业化程度。同时,通过不断提高技术指导服务,强化设施建设,完善运营机制,拓宽销售渠道,提高韭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收、农民致富,让“小韭菜”成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记者郭芯屹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