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传递健康和希望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230313/13358733.html小时候的味道
飘飘扬扬地下了一场大雪,寒假期间的我从外面玩好回家,就闻到一股鲜香的味道。来不及洗手,端起碗就喝上了,嘴巴馋。热乎乎的洋柿子鸡蛋汤,这是小时候父亲的“手艺”啊!
洋柿子就是西红柿,又名番茄,古名六月柿,喜报三元。西红柿最早生长在南美洲,因为色彩娇艳,人们对它十分警惕,视为“狐狸的果实”,又称狼桃。它只供观赏,不敢品尝。后来一个画家,在画西红柿的时候,饥渴难耐,实在忍不住才吃了一个,从此以后西红柿才进入到餐桌之上。西方人叫做番茄,传入中国,因为跟我们的柿子外形相似,所以称之为“西红柿”。而今,西红柿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味佳品。
我出生在鲁北平原的桓台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产队都有一个菜园子,队长安排专人施种,隔几天就给村民分一次菜。那时候,生产队里没有大棚,只能吃季节蔬菜。村民没有冰箱,冬天要吃其他季节的蔬菜就很麻烦。洋柿子是稀罕物,可勤劳的父亲不知从哪里学来了保存的办法。他准备了十几个盐水瓶,把洋柿子切成碎块,满满当当地塞进去。正因为这样,等到春节拿出来招待客人,洋柿子的口感也没有变。
奶奶知道我喜欢吃洋柿子,每次生产队里分菜,她都把洋柿子藏起来给我慢慢吃。我是长孙,奶奶经常领着我坐席。每当端上了洋柿子炖泥鳅、洋柿子炒鸡蛋,奶奶都是告诉大家,俺孙子喜欢吃洋柿子,你们少吃点。年,奶奶积劳成疾患了乳腺癌。奶奶躺在炕上,身上盖着薄被,不停地呻吟着,有时会大声叫起来,病痛把奶奶折磨得不成样子。从奶奶坚强的喊叫声中,我听得出,那是奶奶对生活的留恋,对儿女们的挂牵。奶奶去世的时候,年仅54岁,我正读小学一年级。奶奶的名字叫田淑美……
村里学校的后面是一条河,过了河,再经过一片玉米地,就是生产队的菜园子。上小学四年级那一年夏天,生产队菜园里的洋柿子刚要成熟的样子,我和几个同学从教室的后窗户爬出去,然后跳进河里游到对岸,一溜烟跑进了菜园子。当然,我们是不会让看园子的大爷看到的。每个人摘到了好多洋柿子,用衣服包起来抱着,开始往回返的时候,被看门的大爷看到了。我们吓坏了,各管各撒腿就跑,大爷使劲追。跑着跑着,洋柿子开始从衣服里散落地上,我们来不及捡,使出吃奶的劲跑着,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我们好不容易跑到河边,大家没商量却想到一块去了,先把洋柿子扔到河里,然后纵身一跳入河。大爷站在岸上直着急,看着我们使劲吆喝:小兔崽子们,小心别淹着……
父母和老爷爷老奶奶住在一起,有五间大北屋,三间南屋,不过都是土坯房,庭院很大。父亲在西边开出了一片地种菜,主要种植西红柿和黄瓜。还种有茄子、辣椒、葱、扁豆、豆角、向日葵、甘蔗等。小小的园子,种植的品种可不少。记得有一年,猪圈里的大母猪跑出来,把地里的蔬菜给拱倒多半,特别是那些西红柿散落一地,好端端给划拉个稀巴烂。父亲很心疼,叫来叔叔们,三下五除二把这头猪给杀了。母亲知道了,和父亲大闹一场,说他简直是个傻子,赌气回了娘家。因为这头猪本是全家用来过春节的……
小时候吃灌瓶洋柿子的故乡,我回去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故乡变得越来越小的时候,我想念的人和事物却越来越多。
大棚里都是西红柿
公里的黄河,在高青的臂弯之处,拐过了第九道弯——安澜湾。自此,温驯、从容的河水,一路向东,流入大海。千年黄河,安澜高青。黄河文化,渗透在高青这一方水土的血脉里,从城市到村落,从河流到湖泊,从历史到如今。
来了,走了,又来了,我与高青若即若离。
今年1月2日,我又一次来到了高青,目的地是县城西南部花沟镇花东村。花东村村庄不大,一条主路贯穿,因为是冬季,街面少有行人,略显寂寥。这一天,是花东村父老乡亲最高兴的日子,村里的大棚西红柿开园啦。淄博花东高效农业示范园17个大棚里种植的都是西红柿,成方连片,很是壮观。这一奇迹就是花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崔爱民带领村民创造的。
高青县花沟镇花东村是由店东、店西、王旺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行政村,有多户人家,其中店东自然村属于省级贫困村。年,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崔爱民,担任了花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首先,他自己拿出30多万元,修建了一条5.5公里长的主干道,方便了村民进进出出。不干则已,要干非干出个名堂不可。之后,崔爱民多方筹资万元,建立了杏鲍菇种植基地。现在日产量一万多斤,年销售额达到多万元。桓台县果里镇徐斜村去年新建蘑菇大棚后,崔爱民派技术员定期查看蘑菇长势,解决种植销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很快运转起来。
淄博花东高效农业示范园项目是继花东食用菌扶贫项目之后,花东村年新上的又一项目,可有效带动当地的西红柿产业发展。建设初期,示范园的土地是个难题?接下来的征地工作中,征地工作小组遇到了困难,有几户村民由于有恋地情节,不愿意土地流转,怎么办?
村民守着土地,像是守着自己的根和魂。
崔爱民和市农业农村局派驻到花东村的第一书记吕连杰带上土地流转合同,开始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吕连杰给村民算了一笔账,以人均2亩地、流转费每亩元来计算,每人每年可获得流转费用元,平均每月元,比农村60岁以上老人的养老金还要高。许多五六十岁的村民,有劳动能力,但是不方便外出打工,这类人群可到园区打工,以每天80元,每月工作25天计算,每月可获得元的额外收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很快完成了50户村民的土地流转。
土地落实好了,然而建大棚、温室最缺的还是资金。崔爱民开始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经过发动群众,有十几位村民个人入股多万。为了增加村集体收入,崔爱民和村两委成员商量,村合作社向银行贷款50万元,作为集体资金入股园区建设。第一书记吕连杰也忙得不可开交,他积极向上争取,园区建设列入了山东省年高效农业发展项目,获得奖补资金万元……另外,剩余资金由淄博花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筹集。
为了打消村民销售渠道的顾虑,吕连杰组织村民到临淄、青州等大棚蔬菜示范区实地参观考察,座谈交流。当大家看到遍地的蔬菜大棚,随处可见的蔬菜收购点时,心中的担心释然。
功夫不负有心人。年10月底,村民们日夜所盼的花东村淄博花东高效农业示范园如期建成了。园区采取“企业+合作社+社员”的模式,以淄博花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投资主体,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吸收社员入股,总投资万元,占地余亩,建设17个智能温控大棚,棚内面积多亩,全省领先。其中,单体棚面积为高青之最。
村里人被眼前的事实折服了,种地也能赚大钱。
崔爱民告诉我,先是蘑菇,后有西红柿,花东村种植的蔬菜,当天就会变成北京市民餐桌上的佳肴……听着这些,我若有所思心头再次一热。
近享泥土芬芳
鲁北平原、湖泊、河流。桓台和高青这两个地方,最不缺的就是泥土,它是凝固了的氧气,到处可以沾染芬芳的气息。
不论是高青,还是桓台,方圆几百里是一片离不开水的土地。吃鱼容易满足,鲤鱼、鲫鱼……河里只要有水,草籽都变鱼。芦苇是主要特产之一,芦苇春天发芽,立冬前后收割。其间也要管护,但不像侍弄庄稼那么麻烦,只要拔一下掺在里面的草就可以了,马踏湖区人称薅苇子,这薅苇子的活大多是女人和孩子们干的。芦苇地承包到户后,有一次我看着母亲站在水地里,薅了一遍又一遍,笑着说:“没有几根草了,不用薅了。”正在薅草的母亲转过身来说:“这么好的苇子,如果让草缠住了,不就瞎了。”薅草大多是在水草长势旺盛的夏季,所以人们在芦苇地里拔草的同时,顺便采一些曲曲菜。芦苇地的曲曲菜有两个特点,一是由于芦苇茂密的遮盖,显得特别嫩;二是借助水肥的地力,能长到近一米,大家很少听说有这么高的曲曲菜吧。
这里是黄河流域,人的肤色是黄色的,泥土是黄色的……乡村的泥土气味更芳香,有一种瓜果蔬菜、小麦玉米的味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瞧,桓台县有荆家芹菜、四色韭黄,新城细毛山药、马踏湖金丝鸭蛋、白莲藕等,高青县有黄河鲤鱼、高青大米、高青黑牛,还有花东村的蘑菇、西红柿等。在湖泊,你可以看到男人们下水撒网捕鱼;在河边,你可以看到女人们用棒槌拍打衣物……起风了,风裹着树叶、尘土,小黄狗“汪汪汪”地叫着。虽然没有江南水网的密集,浓浓的花香,但是父老乡亲和这些土生土长的事物相依为命,生活在这里,气定神闲。
黄色是一种暖色,黄色的泥土,蓝蓝的天,多么的温暖。
年以来,淄博市网络作家协会组织作家们先后走进高青县、桓台县、淄川区等区县,举办了有关石榴、菊花、蘑菇、西红柿等文学赛事,近享泥土芬芳。“捧上一把泥土,攥出一串琼浆,撒下几粒种子,长出一片希望。我在你怀抱长大,你在我心上珍藏。”农业发展,农村改变,扶贫脱贫,深情歌唱,《莫莫格》符合这些期待,作家们见地行笔如云。
作者简介:巩本勇,笔名奔涌,70后诗人、作家,山东桓台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淄博市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淄博市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桓台县诗歌协会名誉主席。著有诗集《秋日红莲湖》《戏马台》《巩本勇短诗选》,长篇小说《苍生谣》等多部。作品散见《人民文学》《诗刊》《诗选刊》《星星诗刊》《扬子江》《延河》《上海诗人》《北京文学》《山东文学》《小小说选刊》等文学期刊和多种诗歌选本,部分诗作被翻译成英文、俄文、希腊文。被评为“第二批淄博文化英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