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反映着冬春季节的更替。立,是“开始”的意思;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就是示意着春天就要开始了,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节气轮回的开始。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天已过去,逐渐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天。在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复苏。
在传统农耕文明中,二十四节气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而立春为节气之首,自然备受重视。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含义,民间百姓更将有“双立春”的农历年视为大吉的年份。
立春当天,我国不少地方都有“咬春”、“尝春”的习俗,其具体形式是怎样的呢?我们不妨来瞧瞧。
据汉代《四民月令》一书记载,我国很早就有“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的饮食习俗。
到了明代,据《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载:“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
再到清代,据《燕京岁时记》载:“打春即立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困也。”
由此可见,“咬春”、“尝春”的习俗由来已久,广泛流传,时至今日,人们依然保留着这些传统习俗,遵循着老祖宗的习惯,过好立春。
北方地区有“咬春”习俗,那么在南方,立春又有一些什么食俗呢?
清末广东《开平县志》和《新宁县志》记述了迎春礼仪,也记载了民间立春饮食习俗:“啖生菜、春酒,以迎生气。”在广大南方地区,立春吃生菜的习俗由来已久,时至今日,广东人们仍然非常喜欢吃生菜,也不仅限于立春。例如过年过节,人们都会享用生菜,“生菜”也有“生财”之意,讲究意头的广东人,自然不会错过。
华辉拉肠深知广东人喜爱吃生菜,一年四季都供应新鲜生菜给广大食客,白灼的做法保留了生菜的原汁原味及营养,爽脆的口感备受老广们赞赏。立春当天,不妨来华辉拉肠点一份饭再搭配一碟生菜,讨个好意头,和气生菜(财)。
除了广东人们喜吃生菜外,其他地方立春这天又会吃些什么呢?我们也不妨看看。
立春吃春饼,最初的春饼是用面粉烙制或蒸制而成的一种薄饼,然后会将豆芽、菠菜、韭黄、粉线等炒成一盘合菜,然后用春饼包着这些合菜一起吃。传说吃了春饼和这些合菜,会使农苗兴旺、六畜茁壮。有的地区认为吃了合菜中的芹菜、韭菜和春饼,会使人们更加勤(芹)劳,生命更加长久(韭)。现在的春饼在制作方法上还是用古代的烙制或蒸制,大小可视个人的喜好而定。
在一些地方,有吃春盘的习俗,春盘又是什么?春盘其实和春饼一样,是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或自食,称为春盘,只是春盘不用卷。吃春盘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但春盘的内容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为主要以青韭、豆芽、香芹等新春时令菜为主,外加肉丝、豆腐丝等合炒成盘,因人而异,随意搭配。
春卷也是立春日人们经常食用的一种节庆美食。春卷一般用薄面皮包好馅料,再油炸,味道松脆可口。春卷有甜咸之分,而在馅料上面,也分成南北两派,北方地区多用韭菜、豆芽、肉丝等等,而在江南地区,则多用白菜、肉丝、虾米、海米、芹菜或者豆沙、水果等。
今时今日,春卷除了会在立春这天广为食用之外,日常人们也喜用其作为点心。春卷色泽金黄,外皮酥脆,馅料鲜嫩,香气诱人,许多酒楼食肆都会用气作为人气小吃,深得大众喜欢。
“咬春”和“尝春”,作为传统的饮食习俗,和立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时至今日,虽然这种习俗已经被人们淡化了很多,但瞬息万变的社会依然不会忘记立春,哪怕有些古老的习俗已经慢慢被人遗忘,但人们又会产生新的变化。例如现在人们更多用吃面条或者饺子,代替吃春盘、春饼和春卷,但同样的目的,都是为了迎接春天的到来,所以有“迎春饺子打春面”的说法。
除了上面说到的一些立春食物外,立春过后,饮食上面也有所讲究,大家不妨记一下。春季到来,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饮食上宜吃辛、甘、微温的食物,且避免吃油腻生冷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和新鲜蔬菜。
(文章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冒犯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