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脱贫故事从阴霾中走出用刻苦实干过 [复制链接]

1#

我叫胡兴会,是鼓楼街道向阳村朝进组村民。我家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除了在家务农外,主要收入来源靠丈夫在建筑工地务工。两个孩子还在上学,我和丈夫一起赡养老人,照顾孩子,一家人的生活虽然过得简单,但其乐融融。

年,一场突如其来的不幸降临到我家,丈夫在建筑工地施工事故中被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失去家中顶梁柱的我,曾经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甚至感到绝望。
  当时的我曾想:两个孩子还小,要上学,家中有老人,都要人照顾,没有务工收入,这样的日子该怎么过?我越想心越窄,我该怎么办?

胡兴会在田地务工

当时,村工作组的同志走访得知我家的实际困难后,和我拉家常,我交心谈心,鼓励我和孩子。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好了,告诉我一定要振作起来,孩子离不开你,家里的老人离不开你,只要努力,生活一定会好起来的。

通过申请,我成为了贫困户,两个孩子上学在义务教育阶段读书不交钱,还有困难学生补助。解除后顾之忧后,帮扶干部协助我申请了农村低保,一家三口每月领取多元的低保金,让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从那时起,帮扶干部、村干部经常给我送来关怀。

基本生活保住了,但不是长久之计,帮扶干部问我是否愿意就近干活,我打心里觉得好,即可以照顾家,又可以增加收入。村里的合作社引进公司在村里发展葛根种植,通过引荐,我到合作社务工,平时每天元,在用工困难时,每天元,每月在合作社务工月收入元至元,手头宽裕不少。
  年合作社引进的公司在我们村加大发展规模,在家门口发展韭黄产业,通过引荐,我成了公司长期合同工。公司考虑到我需要照看孩子,特许我晚到早归接送孩子。现在低保提标了,每月能领取1多元,每年我们贫困户还有扶贫产业分红,我家现在一年人均收入超过00元,日子总算好起来了。

扶贫干部向胡兴会了解情况

在我最困难、无助、迷惘的时候,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鼓励我慢慢的从阴霾中走出来,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现在的我已经通过培训掌握了韭黄、毛节瓜的种植技术,我相信通过劳动可以创造幸福,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我们会越来越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张恒新整理编辑孙文竹编审尹长东李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